研究生從修課、撰寫論文到畢業的過程絕不是憑一己之力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跟指導教授密切互動,如果判決確認抄襲,最終的結果卻是由研究生一個人承擔。
根據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去年進行的民眾網路問卷調查,發現無論在哪裡,藥師的服務普遍都使民眾感受滿意,但是對於取得藥物的方便性還有藥物的品項是否與醫院相同較無信心,而服務積極度部分,受訪者認為社區藥局藥師更主動熱心。在調查中,有高達92%受訪者曾有購買過成藥的經驗 ,其中88.1%購買原因是一些小毛病,如外傷、感冒、頭痛等,而有71.3%受訪者於疾病為普通或不太嚴重狀況時,已經具備至藥局購買非處方藥物的觀念,整體而言97.5%民眾對於藥師介紹的非處方藥物服務感到滿意。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 非處方藥物購買習慣 非處方藥物(Over-the-counter medicine)在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上分為指示藥以及成藥,其藥性都較溫和,民眾自行購買的用藥風險較低,而指示藥需另外由醫師或是藥師評估完症狀後才可以購買。延伸閱讀 除了賣口罩和說「三餐飯後服用」,原來藥師也能救人啊。在台灣,由於醫學中心與各層級醫院,同時是處方者也是賣藥者,供貨量大之下,有較優的議價能力,與藥商有合約機制優先供貨,使得基層藥局供貨相對不穩定,基層常常遇到民眾想來領藥卻無法提供的問題。確保藥局藥物供應無虞,是重要基礎建設 無論在哪裡領藥,都不希望面臨到缺藥需要再跑一次的窘況,若面臨慢性病藥品斷藥,無藥可用將對疾病控制影響劇烈。由前述領藥經驗調查中,社區藥局可以增加領藥的方便性,提供健康促進,以及滿意度普遍較高的服務。
該次問卷調查在疫情平穩後調查,期間自2022年11月10到11月17日,共回收3261份有效問卷,希望了解民眾在醫院或是社區藥局領藥的滿意度,以及影響民眾選擇藥品調劑場所的主要因素。Photo Credit: 中央社 經調查,詢問受訪者居住地區附近步行10分鐘內,是否有醫院、診所、或是藥局,其中醫院佔49.7% ,診所82.9%、藥局為87.6%,而全台藥局已經逼近7373家,相當於全台統一以及全家便利超商家數之總和,具備無障礙設施者達1384家,提供戒菸服務者達767家,加入全民健保提升用藥品質之藥事照護計畫服務者則有187家。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每一個房間,每一條大街小巷,都擠滿了男女幼少,他們無處可去。不堪重負 緊缺的資源瀕臨耗盡,且很迅速。炸彈落下,樓房塌下,太平間與醫院人山人海。在其中一所由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營運的學校裡,所有教室都擠滿人,所有走廊上晾衣繩掛了個縱橫交錯。
但在這狹長的土地上,且是四面楚歌,與世隔絕之地,能選擇的去向寥寥無幾,安全從來不是必然的。市內同樣「倖免於戰」的學校同樣擠滿了眾多家庭——也許有個幾萬人,但誰能說得凖?要是你開始數起來,永遠都數不完。
除了北部,還有從東部來的,那裡在2014年的戰爭中傷亡慘重。難民在走廊上排起隊來,醫生忙於搶救被以色列炮彈所傷的新病患。我見到一個小單元,本來已經人滿為患,現在更變成了50到60人的「家」——長此以往,誰都活不下去。從某些方面看,他們也許是幸運的,起碼此刻如是。
他們當中許多人的房子早已被炸,回不去了。可當再也沒有空間——而實際上已再沒有空間——人潮無可避免地會溢出街上,填滿小巷與地下道,生活和睡在污垢裡、灰塵裡、瓦礫裡,等待著也許永遠不會來臨的「更好」。食物很少,燃料無幾,商店裡也沒有水,供水站是你的最大希望。因為所有電話服務不是停運就是嚴重佔線,我花了20分鐘才聯繫上兒子。
我的一家人現在跟另外四家人共用一個兩臥室單元,臥室很小。我聽見醫院附近有火箭發射,哈瑪斯繼續向以色列發動攻擊。
文:BBC記者 魯什迪・阿布・阿盧夫(Rushdi Abu Alouf)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汗尤尼斯為數不多的供水點是居民與難民不致渴死的唯一希望。醫生們說,面對源源不絕的新傷患,他們已近乎無藥可施——飲用水已經得按照每位病人每日300毫升來配給,難民什麼都分不到。
百姓不能這樣生活下去,然而以軍的入侵仍待發生。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通訊困難,除了因為網絡超荷,還不能忽略電力供應短缺。如今有100萬加薩民眾在距離拉法檢查點20公里處等待,關口一旦開放,勢必一片混亂。這個早晨,我們一家的住處附近落下了一枚炸彈。這座城市本已筋疲力盡,但巨浪滔天,一切事情在分崩離析。人道浪潮終將衝過邊界,災難與混亂恐將重臨。
我們每人有約一平米的個人空間,已經讓我覺得我們很幸運。他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棲身之所和食物,但沒有人知道這能持續多久。
離開加薩的唯一選擇——通往埃及的拉法(Rafah)過境點——仍然關閉,開羅當局清楚明白,開放關卡意味著迎接一場新的人道災難。這無異於公開邀請別人來報復。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拉法過境點一旦開放,大批巴勒斯坦難民勢必湧入埃及。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汗尤尼斯的醫生們慨嘆藥物幾近耗盡,他們無計可施。
數以十萬計平民利用一切可行的交通——仍有油料的汽車,能找到的馬匹和馬車,無計可施的話就靠他們的一雙腳——從北面逃到這裡來。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哈瑪斯武裝要求加薩民眾無視以軍撤離命令,但加薩北部已有數十萬人撤離。這家手機店架起太陽能設備,給民眾的手機充電。媽媽們、奶奶們在庭院裡的長椅上做飯,饑腸轆轆的孩子們早已等得不耐煩。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汗尤尼斯同樣是以軍空襲目標,卻成為了百萬北加薩難民的藏身之所。一股人道浪潮席捲汗尤尼斯(Khan Younis)。
我在加薩這個家報導了四場戰爭,可從未見過如斯境地。就這樣,無數加薩人前簇後擁地匯聚到這片地方。
結果他們找到的是一座一窮二白的市鎮,被一夜之間翻番的人口搞得措手不及。汗尤尼斯裡面許多人本來的居住環境就擁擠不堪,現在更是接踵摩肩。
全都沒了,全都很害怕,全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我是其中之一,還有我的太太與三個孩子,還有約兩天左右的口糧。哈瑪斯(Hamas)當局稱,以色列發出撤離令後,加薩北部110萬居民中,有40萬人在48小時之內,沿著薩拉丁大道(Salah al-Din Road)南下。你總不能怪人家到這裡來。
戰爭時期,醫院是數一數二的安全地方,受國際法保護。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汗尤尼斯一所聯合國學校內住滿了來自加薩北面的難民。
這座城市通常居住40萬人,一夜之間膨脹至超過100萬人。在城內其他地方,居民也在收留新來者。
大家七嘴八舌,空氣中充滿了喧鬧之聲。!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